2010-06-13 07:17 出处
流动红旗颁奖仪式 宝山高境三中供图宝山高境三中教师回应:学校区别对待学生一说不实
【新民网·独家报道】2010年6月9日,南方某媒体发表了一篇题为的报道,旋即引起舆论关注。6月11日,处在舆论焦点中的宝山高境三中向新民网表达官方态度,认为报道是“在没有经过全面调查采访的前提下,片面地描述了H中学就读的农民工子女就学现象,言辞偏激,有许多表述与事实不相符”。
该中学对报道中所涉内容、批评、质疑作出九点说明:
1、有关东西部校服存在的差异问题。我校于2010年1月底正式开始接收农民工子女,为确保下学期学生能统一着装入学,因为本地学生校服是外省定制的,需要三个月,而上海市统一学生校服随时可以买到,故学校采用了上海市学生校服作为农民工子女学生着装,不存在对农民工子女的歧视。
2、关于午餐时间不统一的问题。因为我校食堂只能一次性容纳400名学生用餐,而我校目前共有学生近900人,必须分批用餐。考虑到农民工子女离校较远,每天来校体能消耗过大,故安排10:50吃饭,本地学生11:35用餐。
3、关于作息时间的差别。学校从未规定学生进校必须在7:20或者7:30分进校,只要求学生在8:00(学校正常组织教学时间)之前进校。更没有规定本市户籍学生和农民工学生错时进校。原在江南学校时,学生是3:00放学,并入我校后,考虑到农民工学生居住地普遍离校较远,故在3:30分放学。
4、关于校门口50米内不允许农民工学生逗留的问题。这其实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因为学校对面是一个菜场,人员复杂,考虑到学生的安全,我们要求所有学生放学后都尽快回家。
5、关于本地学生有表彰,而农民工学生没有表彰的问题。该说法完全不符合事实。我校历来有每周进行文明班级评选的制度以及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比赛活动,这批学生今年2月并入我校后,首先要学习中学生基本行为礼仪,熟悉评比规则,近几个月以来,每周的表彰名单中都有农民工学生。
6、关于东西部学生如果互相交往就会受到处分的问题。这种现象和规定是根本不存在的,与事实相悖。在学校组织的各类重大活动或比赛中,所有学生共同参与,组成参赛队、表演队。如参加区手球团体比赛中,既有本地户籍学生,又有农民工子女学生,最终取得了团体女子第一、男子第二好成绩。
7、关于活动设施优先使用问题。完全不符合事实。我校所有设施都是所有学生共同享有的,只有教学时间安排的不同。
8、关于世博会东部学生去参观,西部不参观的说法不正确。因为考虑世博会人流量过大,为组织好参观活动让本地学生本学期先去,吸取管理经验,以便下学期9、10月份更好地安排农民工子女参观。
9、关于西部教学楼是简陋,闲置的和东部教学楼有隔离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我校建筑整体呈现“之”型,一点是多能功厅,一横是教学楼,一撇是办公楼,一捺是实验楼、综合教学楼。农民工子女的教室被安排在我校建筑一捺的综合教学楼中。不存在任何分隔。
该中学并就文中的H中(高境三中,下文仍称H中)吸纳农民工子女学校(江南学校)305名初中学生的基本情况作出介绍:
原江南学校是由外来人员租用一旧厂房办校,实施收费教育的民工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学生无论教育教学质量,还是安全卫生都无法得到保障,且还要承担每学期500元左右的学费。
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农民工子女学生也能享受同等的义务教育,市教委2008年出台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沪教委基〔2008〕3号),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接收农民工同住子女的比例“十一五”期间力争达到70%左右,初中阶段适龄农民工同住子女纳入公办学校就读”。
根据文件精神,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根据上级部署,我校于2010年1月将上述学生全部接纳,并按照我区公办学校要求实施全免费义务教育。原江南学校初中班学生进入我校后,实施和本地户籍学生同等待遇的义务教育,这大大减轻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习经济负担,改善了他们接受教育的环境,在同一片蓝天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学生一起享受公办义务免费教育。
我们认识到,原江南学校农民工子女并入我校,只是保障农民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第一步,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也统一思想认识,不仅要在形态上实现教育公平,还要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干部教师的认识,力争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逐步努力促进农民工子女融合到大环境中来。
考虑到教学的延续性,学校沿袭他们原来在民办学校的全国版教材,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我校投入十余万元将原有科技综合楼的专用教室特意重新装修。农民工家庭及他们子女对迁入公办学校是肯定的,农民工子女对能够进入现代化的学校接受教育是欢欣鼓舞的。
各级政府、学校领导、教职员工从主观上都想方设法将农民工子女与户籍学生加快融合,但是由于他们的学习习惯、生活方式等存在差异,学生间的融合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将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公平教育的原则,在师资安排、学习环境、活动条件等方面与户籍学生统筹安排,注重提升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正尽量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各种活动,让他们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缩短融合过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本文“”来源:http://www.wenzhouzx.com/news/shehui/18448.html,转载必须保留网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