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及温州民间资本热钱化纯属瞎操心 温州发展不是炒作是凭智慧

2010-10-14 23:21 出处 温州网

  温州人及温州民间资本的踪迹早已经遍及世界各地。一个多月前,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向政府部门提交了一份名为《金融支持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的报告,建议政府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空间,正确引导民间投资,防止新一轮资金大量外流或热钱化。

  随后,温州"产业空心化"与"民间资本热钱化"的说法,引起舆论关注。从2009年山西"煤改"挤出温州民间资本,到温州人在迪拜、俄罗斯等海外投资屡屡受挫,再到2010年国家楼市新政打击炒房,温州民间资本的传统投资模式被认为已经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曾经的"制造业之都",是否真的出现了产业空心化?温州民间资本是不是真的成了游走的热钱?10月10日,温州市市长赵一德在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温州"产业空心化"的概念提得不准确,说得过于严重。

  温州产业是否出现空心化

  赵一德说,外界认为温州出现"产业空心化",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这个观点只看到温州企业走出去的数量变化,没有看到在市场经济中,人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等是一种互动关系,没有看到温州市委、市政府对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关闭、停办、合并、转产的宏观政策背景。

  赵一德说,客观上讲,温州土地少、资源匮乏,仅靠消耗资源、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难以为继的。温州人把民营企业一步一步做大、做强,然后到中等城市、大城市与国外进行战略布局,整合国内、国际市场与资源,是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温州市委、市政府推动的产业梯度转移。

  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温州民间资本与中西部地区丰富资源的良性互补关系、把温州企业为了避免灰色清关以及贸易壁垒在境外设立工业园区与企业的投资行为,看成是温州的"产业空化心"与资本外流。

  对于外界的评价,赵一德并不回避。他坦言,缺少高端制造业与新兴战略产业,一直是温州的"短腿"。在温州企业"走出去"的大潮中,有极少数企业把总部或研发中心也搬到了上海、杭州等地。"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但又必须顺应的一种规律"。赵一德说,"产业转移是一种相对主动的经济现象,总部搬迁是一种相对被动的市场行为。如何增强前者的主动性,减少后者的被动现象,值得温州市上下深刻反思。"

  改革开放初期,温州所处的区域环境和发展条件,需要政府以一种"无为"的方式去放手发展经济。在那个时候,"不管"就是对民营经济发展最大的支持。不过,这种"无为"也导致了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方面的不足,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温州的这种滞后现象越来越明显。目前,温州在吸引人才方面不如上海、杭州、广州,这导致企业发展壮大以后,缺乏人才优势。

  温州人已经意识到,温州的经济社会已进入产业转型发展的深水区。赵一德认为,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尤其对温州而言,政府必须是有为的,必须主动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产品,主动去再造温州新的发展空间与环境,让优质企业、资本回流到温州本土。如果不这样,温州将丧失发展优势,可能导致在经济发展规律支配下,被动的成分越来越多,主动的成分越来越少。

  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温州人的精神与品牌。赵一德说,温州有175万人在全国各地创业,在186个城市成立温州商会,创办商品交易市场2000多个;60多万温州人遍布世界各地,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侨社、商会227个,商城100多座。温州具有独特的企业家群体、市场营销网络、资本以及人脉资源。

  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温州人回乡投资的项目达550多个,项目投资总额达420多亿元,资本回流、企业回迁、人才回归在温州也是一种潮流。

  赵一德透露,当地政府正在大力拓展温州经济发展的空间环境,未来要建设80平方公里的沿海产业带,以及360平方公里的瓯江口新区、滨江商务区,让温州人与温州民间资本携带高端制造业与新兴战略制造业回乡,有"地"落脚、扎根发展。当然,软环境的建设也在同步进行,如何提高办事效率,是政府的重要课题。

  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体系渠道狭窄

  对于炒楼的温州民间资本,赵一德说,相比数以万计的企业家群体,炒楼炒房的企业家毕竟是少数。温州还有大批像南存辉这样"一心一意卖电器,聚精会神做品牌"的实业家。当然,我们也制定了一些措施,防范有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

  赵一德说,今年国家提高银行贷款政策门槛以后,温州炒房团在市场上大为减少,这说明温州人并不像传说中那么有钱。温州富裕人群主要在市区与部分经济强镇。外界不知道,浙江省有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集中在温州山区。

  "温州人对市场和商机有着天然敏锐的嗅觉。"赵一德表示,政府部门现在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政策、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给民间资本提供平台、渠道与空间,引导民间资本从炒房、炒煤、炒股中走出来,更多地投入到"高科技、办实业、求创新"中。赵一德说,温州市政府与金融机构一直在努力为企业搭建创新的平台与载体,但因金融体系不匹配,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体系的渠道非常窄。

  对温州存在的民间高利贷现象,赵一德剖析,主要原因是民间资金丰厚,金融体系太封闭,市级政府缺乏制定相关政策的权力。温州的不良贷款率在0.44%,是全国金融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之一,可国家对温州特定金融聚集区的金融政策不够开放,银行贷款规模不是太大。如果银行利率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市场需求浮动,资金紧张时年利率在五六分钱之间,市场疲软时利率降低一点儿的话,温州民间资本就会选择放在银行,没必要去冒风险放高利贷。

  赵一德说,今年5月13日,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后,温州市推出一系列平台与项目,确保新政策落到实处,落实到温州本土。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让民间资本迸发活力,如私募、创投、股权、基金,以及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筹建社区银行等,既有贴息措施,又有减息方式,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企业自主创新与技改中,改造提升产业,提高温州经济质量与规范民间资本有序健康发展。

  同时,温州各级政府及金融、银监部门有一整套防范民间资本借贷中可能产生的资金链断裂风险,以及由经济风险转化为社会风险的应急机制。

  温州模式一直受到各界高度关注,尤其是温州民间资本的发展。赵一德认为,民间智囊团与经济学家给温州发出预警,是希望温州在民间资本发展方面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可以促进温州市委、市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是一件好事情。但另一方面,温州的现状与不足不像他们所说的那么严重。

  赵一德说,"我也非常关注舆情,经常从网络等其他渠道听取来自民间的声音。市委、市政府也专门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对待外界批评,我们更多地当做是一种善意的鞭策。温州是改革的试验田之一,对这样一个地方,没有争议和批评是不正常的。"

  温州能够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全体温州人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的结果。赵一德说,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只有科学地选择温州的发展之路,脚踏实地干下去,不为议论所干扰,不为风险所畏惧,才能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才能更好地破解发展难题。

  他透露,温州各大传统产业转型发展规划都是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的,非常审慎。历史上晋商、徽商从鼎盛走向衰落,就是在某个拐点没有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潮中,谁先行先试,谁就快人一步。温州人要把过去的先发优势转化为现在的"先转"优势。

  本文“”来源:http://www.wenzhouzx.com/news/wenzhou/35174.html,转载必须保留网址。

作者:温州视线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隐私政策 网站地图
    温州在线WENZHOUZX.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