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在线 > 时事 > 永嘉 > 正文

永嘉花坦村的历史人文 “溪山第一”花坦村

2012-07-15 23:39 出处 温州视线

  永嘉花坦村,原属永嘉四十一都二里钟山之下,是朱姓人聚居之地,因旧有花坛,故名。南宋时期,朱氏祖先就移居在此。至明清时,人烟稠密,花坦村现已聚居着七百多户人家。以农为本,耕读传家,民风淳朴,人文荟萃。

  花坦村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村口遗有一座古寨门,一条长长的古寨墙蜿蜓于村外围。这寨墙相传是抗元英雄陈虞之引诱元军人楠溪时,村人朱猛善率族众响应,抵御元军而修筑的。至今这道寨墙还保存着相当长的一段,上有整齐排列的箭孔和枪眼,在如血的残阳中,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花坦的村街稍呈弧形,尚是古老格局。两旁房舍,青瓦粉墙,阁榭花窗,挨得紧密。许多院落中置石磨、石臼、古井、风车。庭前藤蔓摇曳,莹绿翠竹,于袅袅炊烟中静默如朦胧图画,恍如世外桃源。

  从花坦村西口进寨,首先映人眼帘的便是一座简单古朴的牌坊,也是村寨的西门。牌坊为四柱单檐木建筑,瓦脊略呈弧形,两端无鸥吻,阑额与木柱交结处亦无雕饰。牌坊后面有一棵高大的樟树,枝叶扶疏,更衬出了牌坊的素朴大方。匾额“溪山第一”据说原为明孝宗赐给“布衣状元”朱墨瞿的。

  朱墨瞿(1438一1519年)名道魁,字守慎,花坦人。他是永嘉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有关他的传说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其中流传址广的有落榜、授徒、解难和赐匾这样四件。

  朱墨瞿少年时天资聪慧,才识过人,虽出身寒微,但勤奋好学,笔耕不辍。樵农之余,常在村前的珍溪边以沙纸柳笔练字。户对南山,悠然吟哦,自号“霞山居士”。

  明嘉靖某年春闱大比,朱墨瞿赴京应考,宗师阅了他的文章,句句锦绣,字字珠矶,心中暗自称奇,拟点为新科状元。当天,宗师携了他的文卷回府,以便阅读批点。由于宗师年迈健忘,夜晚阅后,把他的文卷遗忘在枕边的蚊帐兜里了,致放榜时,墨瞿名落孙山。从此他绝意功名,林下归隐.,求才授业,决心教几个学生蟾宫攀桂,以平天下寒士之心。后来墨瞿在永强白水地方,访察到书生王瓒,带回家中。王瓒在朱家进修三年,文才大进。明弘治八年(1496年),王瓒考中举人。翌年春,中进士第,试一甲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后又摧升为两京国子祭酒,官至礼部侍郎。著有《正教编》、《瓯滨文集》。继王瓒后,朱墨瞿又收纳了朱谏、唐纳等几个天资聪颖的学生,也都相继成名。朱谏举进士,官至吉安知府。

  一次,墨瞿替王瓒解决了边境少数民族进贡中原一道难题,墨瞿慧眼识宝,立了大功。由王瓒保奏,皇上查明朱墨瞿的文韬武略、济世之才,便召他进京授职,但是朱墨瞿早已把功名利禄置之度外,便再三奏明自己闲散已惯,只求在乡安居,皇上也就不强求他出山。并笑着对众臣说:“墨瞿是一个布衣状元。”便当即御笔赐书,题为“天下第一”。丞相奏道:“天下第一恐育过其重了。”皇上沉思了一会儿,便改题为“溪山第一”。后来,这“溪山第一”御御匾额,由邑人、学者朱腆重立,建造牌坊,长悬村头,受人璐仰。晚年,朱墨瞿在花坦书院里编著《养拙集》数册,书成不久,一代名贤就与世长辞了。朱墨瞿逝后,其文才越发广传,“杭州要数三春老娘的麦饼喷香,温州就数朱墨瞿的笔墨文章”,朱墨瞿其人随着这句俚语的流传。越发为人们所敬仰与津津乐道。至今,村里尚存朱墨瞿的书院遗址。

  村中心另有一座宪台牌楼,系四柱三楼式木构建筑,高 5.95米,通面宽6. 28米。明间两脊柱为方形石柱.外月四角柱为方形木柱,次间有块石叠砌的台鉴。明间阑额与柱交结处,均丑雀替、丁头拱。梁架结构为抬梁式。用砖砌成清水花屋脊,两端饰龙吻兽;下檐垂脊上有垂兽。出际边沿有搏风极和悬鱼。斗拱规整精致,结构严密,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由永嘉县人民政府拨款,经过修葺,更加显得古朴庄严。

  据花坦村朱氏宗谱记载:该牌楼建于明弘治乙丑(公元 1505年)腊月,当时温州知府李端、永嘉县知县刘经为前四川按察司佥事朱良以建造的。良以在明永乐辛卯科中举人,翌年会试登乙榜,授盱眙县学教谕,擢工部给事中,奉使云南等处,皆有政绩。后乞归乡里,与渔樵为侣,咏哦自乐,恬淡处世。越七年,进阶朝列大火。著有《静斋》书稿、《政录》多卷。

  与宪台牌楼近邻的敦睦祠前,有一座庄严的乌府,是明朝廷为山东道监察御史、兵科给事中朱良暹建造的。现在朱良暹后裔、八十高龄村民朱景染家,还藏有明英宗朱祁镇赐给朱良退父母救书各一幅。软书长五尺,阔二尺,系帛织品,除两端有断裂外,文字均清晰无损。救书落款处为皇帝玺印:“正统十年一月初四日”,即1445年夏历正月初四日。查《明实录》卷一二0,英宗正统九年八月,记载:“赐江西按察司金事朱良退救命,并封赠其父母与妻子。”

  花坦村数百年来,名人辈出,文采风流,骚人墨客题咏不绝。南北朝刘宋永初三年(公元422年),晋卫国公谢玄之孙、任永嘉太守的谢灵运,也曾沿秀丽的珍溪,到过花坦境内的石公田燕巢山,遨游山水,探幽揽胜,并题诗留念。村人为纪念谢公到此游览,礼贤下士,体察民情,便将村名改为“谢公田”。村口至今还建有一座谢公殿,内祀谢康乐公遗像,千百年来,一直香烟缭绕,香客不绝。

  花坦村民们编织的种种美丽的历史传说,寄托了乡人对故土的深深挚爱,同时也展现了花坦古村浓郁的耕读文化气息。

  本文“”来源:http://www.wenzhouzx.com/news/yongjia/44466.html,转载必须保留网址。

作者:yujeu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隐私政策 网站地图
    温州在线WENZHOUZX.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