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5日俄总理弗拉德科夫签署《俄罗斯联邦禁止外国人在售货摊位和市场从事零售工作政府令》;根据这一法令,2007年4月1日之前,在俄市场,帐篷以及商店以外的场所进行零售贸易的外国移民的人数应该限制在零售业总人数的40%,全面禁止外国人从事商品零售贸易。为此,弗拉德科夫要求所有零售业雇主按照法令控制好雇佣外国工人的人数,否则将受到高额罚款。2007年1月15日,“禁商令”正式生效。成都在俄罗斯从事皮鞋销售的零售商开始挥泪大甩卖,折价最低达到一成。
成都目前有女鞋企业1700多家,其中有70%的皮鞋出口到俄罗斯。而这些皮鞋大多数是通过非正常途径的“灰色清关”方式流通到俄罗斯,并通过零售商卖给了俄罗斯人。新政出台后,在俄罗斯从事零售业的近万中国人纷纷离开俄罗斯,成都女鞋一度时期陷入低谷。许多仅靠外单生存并销售方式单一的企业被迫关门歇业。
今年2月,四川西部鞋都公司与俄中经济贸易合作中心、北京中俄控股集团签署了中俄贸易框架协议,试图通过成都女鞋企业整体出击,通过双边外贸等方式出口成都女鞋。
鞋业企业直接面对俄商
4月21日,“2007中国女鞋之都中俄鞋业贸易洽谈会”在武侯区举行,这是俄罗斯“新政”后首次举行的双边贸易活动。据武侯区鞋都管委会书记曾锦戈介绍,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化中俄贸易合作,为成都鞋业搭建国际贸易平台,改变“禁商令”以来成都鞋业的困难处境。标志着成都鞋业步入了国际化“大贸”之路。
据了解,为有力促进成都鞋业的外向型发展,拓宽国际市场,3月份,武侯区鞋都管委会、鞋都公司借助四川省赴俄罗斯参加“俄罗斯中国年”活动,推广中国女鞋之都品牌;4月份,俄罗斯方面就组团成行,包括阿拉帕等50余家采购商与武侯区中国女鞋之都的鞋业企业直接对话,现场看样、签单,促成双边贸易合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如卡美多、古奇、艾米尔等本地优势鞋业企业与俄罗斯采购商“一对一”接触,面对面、直接地进行品牌产品的展示及推广,通过鞋企“一对一”的接触,让俄罗斯的采购商,特别是像阿拉帕这样全俄罗斯排名前三的知名鞋业经销公司真正了解成都鞋的优势,直接进行现场定单。
俄中经济贸易合作中心项目经理阿兰告诉记者,成都女鞋款式新潮、质量好、价格较便宜、颜色也很不错,俄罗斯人喜欢穿成都女鞋。成都女鞋在俄罗斯市场上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俄罗斯的“禁商令”生效后成都女鞋曾一度退出零售市场,这对俄罗斯的鞋业市场也造成很大的冲击。很多采购商发愁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和机会能采购到成都女鞋,以满足俄罗斯市场需求的时候,俄罗斯方面和武侯区鞋都管委会、鞋都公司取得了联系,双方展开了积极的合作并签下合作协议。听说来成都采购女鞋,很多鞋业采购商很感兴趣,也非常踊跃,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组建了由50余商家组成的采购团。
“灰色”步入正轨
据了解,目前成都鞋在俄罗斯主要以中低端市场为主,难以进入俄罗斯国内的商场、百货超市等主流消费市场,长期以零售的形式存在。同时,成都鞋本身贴牌产品多,自创品牌少,在俄罗斯市场基本没有品牌影响力,没有一个在俄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这也制约了成都鞋业的外贸发展。
四川西部鞋都公司董事长彭军说,目前成都鞋业的营销渠道以外销为主,且外销对象单一,俄罗斯是成都鞋业第一出口大国,成都鞋外销以边贸转销为主,没有介入终端客户的直接供货,缺乏自营出口或代理出口等正规渠道,进入俄罗斯市场也多数是通过灰色清关的形式,对边贸依赖过重。自去年俄罗斯政府出台并实施了重在肃清“灰色清关”而禁止外国人在俄从事零售业的政府令,成都鞋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其传统出口模式面临挑战。
突围解困,此次将俄罗斯采购商“请进来”,举办专业的贸易洽谈会,就是转变成都鞋业单一的、灰色的、被动的传统贸易模式,走国际化“大贸”之路,推动双边正常鞋贸渠道的建立,开拓成都鞋走进俄罗斯市场的新途径,谋求成都鞋业在“新政”下出口到俄罗斯的新发展。同时,由此拓展到与世界上更多国家的采购商进行此类专业贸易洽谈,更广泛地开展对外经贸合作。通过专业贸易洽谈会的平台,让成都鞋不再“偷偷摸摸”,而是“正大光明”,通过正规渠道正式登上国际贸易的大舞台,走上成都鞋业发展之路坚实的一步,同时将路走得更宽、更远。
“举办此次专业贸易洽谈会,鞋业企业对俄罗斯采购商进行直接的产品展示,现场看样、下单,有利于督促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约了成本。”成都一企业代表对记者说。
据了解,贸易洽谈会首日,成都鞋业企业与俄罗斯采购商签订意向性订单协议,总金额就达300多万美元。而这种模式将成为改变成都女鞋走出俄罗斯“禁商令”困境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