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皮鞋反倾销将影响到7万中国制鞋工人的就业机会。”商务部外贸司司长鲁建华在公开场合表示。
不仅如此,据欧盟皮鞋进口商的测算,中国皮鞋的均价为每双8欧元(合10美元),征收反倾销关税后,每双进口鞋价格应会上涨超过1欧元。这一新的税率将影响到14%的中国对欧鞋类出口。目前,欧盟市场每年需要25亿双鞋子,中国产品占据欧盟皮鞋市场35%左右的份额。
其实,反倾销的不良反应早在半年前就开始显现,从今年4月起,欧盟向中国皮鞋征收为期半年的临时反倾销税,税率从4.8%过渡到19.4%。而商务部外贸司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6、7两个月,中国皮鞋对欧盟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3%和4.9%。今年前8个月,中国皮鞋对欧盟出口仅增长19.2%,增幅明显下降。
吴振昌分析,大多数欧洲经销商都不会承担接近17%的高额关税,原本下给中国厂商的订单预计将大量转移到其他地区,估计未来两年中至少有超过七成的涉案产品订单会被转移到东南亚其他国家。“两年的时间足以使欧洲经销商培养起新的供货基地,中国鞋的原有优势将被取代。”
作为全球最大的鞋业生产国和出口国,2005年中国鞋的生产总量已达到90亿双,出口贸易额为171亿美元,分别占世界鞋品总量的53%和60%。然而,从西班牙焚烧中国鞋事件,到欧盟对中国鞋征收反倾销税,中国鞋业始终处于国际贸易的摩擦漩涡中。
寻求中国鞋业的最佳路径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中国鞋业正在试图最后的反击,然而结果却并不会太乐观。
“起诉时候,要注意熟悉欧盟法律,联合欧盟反贸易保护主义同盟军以及运用其它可以打出的牌。”梅新育建议。而W TO研究院常务理事周世俭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坦言,中国鞋获胜几率微乎其微,而W TO的案件运作周期也相当长,估计裁决出来,两年的设限期也都已经结束。
商务部的上述官员也说,中国的皮鞋出口企业要及时分析、认清形势,做更长远的打算。
对于中国鞋业来说,更迫切的需要是寻找一条最佳路径。
对此,卫亚菲称:“从长远发展来看,中国鞋业可以走市场多元化道路。”她指出,我国在投资东盟、非洲等地区都有优惠政策,企业可以考虑产地转移。也可以考虑在北美、欧洲等地设厂尽量避免反倾销。此外,“中档鞋应该在创品牌方面更扎实,只有在皮鞋行业做大做强才能掌握话语权。”
意大利是本次反倾销案的坚定支持者,而该国素以皮鞋塑造品牌、提高鞋的附加值见长,在北京日前举办的第二届鞋业论坛上,意大利鞋业协会副主席巴林告诉记者,意大利的制鞋企业主攻高端消费群,其中3%属于奢侈品。“鞋企不仅仅只是为了制造皮鞋,他们更重视的是悠久的制鞋文化,意大利的皮鞋代表着人们生活方式。”
然而从中国制鞋业的现状来说,吴振昌认为,鞋是大众消费品,不可能都制造成奢侈品。不过他承认,创立一个品牌并非易事,“这需要大量的经费,同时一个行业也不可能全部是知名品牌。”
不过,在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员院长杨承杰看来,中国鞋不必过于恐慌,“欧洲市场只占我国鞋类出口的14%,且只针对涉案的皮鞋征税,球鞋、布鞋等并不在列,因而对中国整个鞋业的影响并不大。”他乐观地认为,留给中国鞋企仍有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