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1 14:01 来源:未知
1949年飓风哈里就是因哈里斯·杜鲁门而得名,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在飓风登陆地佛罗里达州视察。
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原则,制定出一个命名表。
2007年台风桑美为中国福建、浙江、江西和湖南四省带来沉重灾难,经济损失高达49.7亿元。
台风是怎么命名的?经常看到一些很美的台风名称,台风是怎样命名的呢?这么优美的名称台风是以什么命名的好多人不知道,其实台风命名规则不是台风根据什么命名,也不是台风以什么命名,有一个固定的名称表。
人们谈“风”而色变,但有个奇怪的现象是,每个台风与热带风暴都有个好听的名字,如“达维”、“悟空”、“蝴蝶”、“玛莉亚”“宝霞”等……最开始,台风多以女性名字命名,然而这一做法遭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后来台风的命名一度被当作气象员讽刺其不喜欢的政治人物的工具,直到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重新制定台风命名办法,才有了如今拥有140个有趣名字的“命名表”。
最早的台风命名:借台风名称讽刺政治人物
最早,所有的台风都是没有名字的。是十八世纪的时候澳大利亚气象学家突发奇想,用女性名字给台风命名,其动机现在亦不得而知,或许是一种荣誉一种纪念,赠予自己的女友、爱妻或是受冷遇的政治家,欧美国家纷纷效仿之,其中有一位美国的气象员,将台风名命名为他不喜欢的一个政治人物,借此讥讽;而1949年大西洋第一个有名字的飓风“哈里”则是因为当它袭击佛罗里达州时,美国总统哈里斯·杜鲁门正在此地视察;不久,有一次更狂的飓风,扫荡了佛罗里达州,这次人们将其戏称为总统夫人“贝斯”。从此开始,很多国家似乎约定俗成地将台风用女性的名字命名,这一做法遭到了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但是固执的气象学家们坚持这一做法,很多国家坚持沿用女性命名法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
台风命名的演变:140个名字轮换重复使用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地区、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中国大陆提供的10个名称是:龙王、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
台风命名规则:文雅,有和平之意
目前所用的西太平洋台风的名称很少有灾难的意义,委员会规定选择名称的原则是:文雅,有和平之意,不能为各国带来麻烦、不涉及商业命名,因此各国选择的多以自然美景、动物植物来为台风命名,因此有了中国传说中的神奇形象孙悟空、美丽的玉兔,有了密克罗尼西亚传说中的风神“艾云尼”,柬埔寨的树木“科罗旺”、马来西亚的水果“浪卡”以及泰国的绿宝石“莫拉克”。同时,为避免一名多译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乱,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中国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经过协商,已确定了一套统一的中文译名。
被“除名”的台风
一般情况下,台风命名表是稳定不变的,除非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它的台风同名,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其使用的名称从命名表中删去,也就是将这个名称永远命名给这次热带气旋,其他热带气旋不再使用这一名称。当某个台风的名称被从命名表中删除后,台风委员会将根据相关成员的提议,对热带气旋名称进行增补。2007年在亚太经社会及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40次会议上,成员国决定除名带来重大灾难的台风“象神”、“珍珠”、“碧利斯” 、“桑美”和“杜立安”,其中2007年的首个台风桑美,以其17级的威力横扫福建、浙江、江西和湖南四省,带来经济损失高达49.7亿元。
本文“”来源:http://www.wenzhouzx.com/weather/taifeng/39272.html,转载必须保留网址。编辑: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