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了三百年的温州鼓词如何寻求振兴出路

2012-05-02 22:45 来源:温州鼓词网  点击:

温州鼓词是地道的温州地域音乐。起于何时,查无史料。但据《平阳县志》载,宋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云:"夕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争唱蔡中郎。" 

温州鼓词现状,知音难求

温州鼓词,几乎一直是一人独坐,整半日,慢登登地唱唱,停停,讲讲的演唱着,这样的表演形式岂能与当今快节奏的现代表演艺术形式而相比呢?

同时,鼓词的内容又大多是陈词滥调,年青人谁还愿听?虽然其音乐富有温州的山水情调,非常优美动听,但由于鼓词艺人的音乐水准不高。再是温州鼓词是属于低层劳苦大众的文艺,必然要倾诉他们的痛苦心声,其声难脱哭哭啼啼之音,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哭腔音乐,这样的音乐今日谁还受得了?不仅青年人不愿听,中年人也不愿听,有文化的人更不愿听,所以,听温州鼓词的只剩下一些文盲、半文盲老人了。鼓词走到今日大有江河日下之势,连学温州鼓词的人也难求了。

温州鼓词出路,只有革新

一、温州鼓词要走出当今的困境,首先要解决听众对象问题。今日温州鼓词的听众基本上是一群文盲和半文盲的老人,无形中温州鼓词已成了他们的专利文艺,而他们则成了温州鼓词艺人的衣食父母。但可断言,这批老人走了之后,后来的老人如今是六十岁以下的人,基本上都是有文化的人,他们大都是不大愿听这种枯燥、乏味的东西。温州鼓词必须跳出这种只为这少数人服务的困境,向中、青年、有文化的人靠拢,为他们创作,为他们演唱,应该把这群人作为自己的主要听众,衣食父母,他们是社会的主流人群,是推进社会发展的中坚,他们应该成为文艺服务的主要对象。有人则问,你这样做不是要抛弃这批老人吗?非也,一种优秀的文艺必然是任何层面上的人都会喜欢的。请问赵本山、赵丽容的小品有哪群人不喜欢?侯宝林、马季的相声有哪层人不喜欢?至于温州鼓词,我也作过尝试,曾将自己创作改革的新温州鼓词唱给各层次的人群听,可以说是无不喜欢,而这批老人,他们平时很少听过这样新形的温州鼓词,故听了之后感到很新鲜、很兴奋,当然是很喜欢,这也是提升他们文艺欣赏能力的好举措。

二、彻底改变陈旧的演唱形式。一人孤座,死板呆唱,流传了几百年的陈旧形式必须彻底的改变。苏州评弹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冲破了流传几百年两人对座搭唱的传统创办学校,开创了大合唱、小合唱、小组唱、表演唱、音画唱等等十多种全新的演唱形式,给人一种生动活泼、生气勃勃之感受。南京前线歌舞团这样大型高级艺术团也都参与评弹的创新改革。中央电视台专题播放了他们的改革成果,不仅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也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江苏省把评弹作为文化品牌来抓,已获巨大成功。我温州人是敢于天下先的人群,在六十年代就已作过鼓词群唱改革尝试,今何不好好地学学人家评弹革新之壮举呢?

三、哭腔音乐要彻底改革。鼓词音乐是我温州地域音乐的代表,虽南戏音乐也是温州地域音乐,但其是用"温州普通话"演唱的,故时有京韵之味,为了丰富戏剧的效果,还常吸收外来音乐充实自己。而鼓词则是用纯温州方言演唱,外来音乐难以融洽,故鼓词音乐是正宗的温州方言音乐。古人云:一方山水养活一方人。同样,一方山水也造就一方音乐艺术,在鼓词音乐的音符里,总是不断地流露着雁山瓯水之韵味。但前已叙,鼓词是属低层劳苦大众的文艺,它要为他们倾诉人生之痛苦,故必然地就会形成一种低沉、凄凉的哭腔音乐,同时,鼓词自古就是盲人的职业生涯,他们的文化水准自然低下,更不懂什么叫音乐,虽解放后大批光眼人加入了鼓词队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的文化水准也高不了多少,懂音乐者寥寥无几。故鼓词的哭腔音乐至今尚未有所改变。鼓词音乐是鼓词生存之关键,若不进行彻底改革而跟上时代的步伐,其命运必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四、词本要整改。旧古词的词本不下上百部,有不少是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如娘娘词--《南游传》,是一部歌颂陈十四娘娘为民收妖除恶的功德故事,有十四本,要唱七天七夜。因故事的许多发生地就在温州、瑞安、平阳等地,故浙南民众对她特感亲切,特别喜欢,而将其奉为神灵之词。鼓词艺人平时是绝不随便演唱的,只有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日期和进行特定的布置等条件下方可演唱。演唱娘娘词选择地址一定是地方上规模较大的庙宇,其日期不是节庆佳日,定是神佛生辰纪念之期。要张灯结彩,排搭高台,设神位,置香案,搭鳌山,糊蛇精,香烛辉煌,即庄严又热闹。开唱时还要举行非常隆重的仪式,每本词开唱时亦要进行一定的严肃程序,时还有道士助场。可这样一部大词至今还没有文字本,而是词师各唱各的,应该下大力气进行挖掘整理,完全可专题"申报文化遗产"。此外,更要创作一大批现代新词。

五、要有高级编导、音乐家,文学家参于改革。鼓词改革只靠如今的鼓词艺人来改是改不成的,一是他(她)们的文学、音乐水准有限,二是他(她)们有陈旧框框的枷锁,三是对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接受融洽,四是他(她)们现在是单枪匹马,自由自在,经济效益较好,故要他(她)们进行改革是不现实的。

六、要有一批年轻俊秀,高文化、高音乐的新鲜血液注入鼓词队伍。当今文艺界推陈出新的举措胜不枚举,象《千手观音》、《十二女子乐坊》等等非常骄人,更有感于2006年青歌赛原生态组第一名得者--桐歌演唱者,她们大部分是贵州省音乐学院的桐歌班学生。贵州省为了将桐歌作为该省文化品牌而发扬光大,特在音乐学院设立了一个桐歌班,不仅专门培养大批桐歌演唱人才,而且更对桐歌进行专门挖掘研究,一举两得,使桐歌大放光彩。已在国际上赏有声誉。若我温州大学音乐学院也设一个温州鼓词班,即承担研究、挖掘整理工作,亦培养一批批全新型的鼓词人才,这是相当理想的思路。一是温大音乐学院专家云集,二是音乐学子人才济济,完全符合高文化、高音乐,年青俊秀的要求。当今温州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人才的摇篮,我相信只要这批人才出山,温州鼓词的面貌必将会彻底的大改观。七、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牵头搭桥。要实现温州鼓词的改革,政府当然是重头戏。温州鼓词虽已"申报"成功,但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改革,使之发扬光大,真正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否则,则是程序上申报成功,而实际上是宿之高阁。

编辑: 顾刚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