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电视剧玉蜻蜓(萧雅 傅幸文主演)(第三集)

2011-11-21 16:39 来源 温州视线文化频道

越剧电视剧玉蜻蜓第三集

越剧电视剧《玉蜻蜓》萧雅 傅幸文主演,越剧玉蜻蜓有剧场版本的也有实景拍摄的电视剧,我更喜欢越剧电视剧《玉蜻蜓》,喜欢的是主演萧雅的唱腔,当然喜欢萧雅的越剧迷还有很多,下面摘录一篇博文。

萧雅版《玉蜻蜓》的评论,摘录自“快乐潇洒的走”博客,原文:喜迎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专题之 月亮梦,越雅缘” 萧声雅韵第二届征文大赛

萧雅情结--观越剧电视剧《玉蜻蜓》(萧声雅韵第二届征文大赛参赛作品1)

我一向不赞成戏曲电视片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拍摄,原因是电视作为一种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几乎是在再现生活方面无所不能,而且就其本身的表现特点来说,“写实”则更为讨巧。但现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戏曲的表演动作,美就美在虚构,包括时间的跨度,人物的多少,角色的感情,都可以虚构,观众照样可以接受。

但是,看了越剧《玉蜻蜓》以后,我认为这部片子虽然用了实景,演员在表演中有些地方也很写实,因而,这部片子是成功的。
张佩俐庞茂宗是二位戏剧专题的电视导演,长期的艺术积累,使他们对戏曲电视片在艺术上的把握日趋成熟,因而,他们执导的两部戏曲片都获得了成功(另一部是越剧电视剧《血缘恩仇》)。

《玉蜻蜓》在解决戏曲的“虚”与电视的"实"之间的矛盾方面,是有一些经验值得总结的,我以为至少在两个方面有它的特点。首先,是选选择画面很美,体现了情景交融。例如:剧中的庵堂门口,放生池边,柴房屋,罗汉堂等,都选择的很好,不仅这些景很美,也更增添了艺术效果。但这些景又没有其他芜杂的东西,使人看来觉得是舞美队搭出来的,有一种“人在画中”的感觉,达到了接近舞台美的效果。其次,是在表演上利用了电视写实之长,充分发挥演员的表演技能,从而收到以情感人的效果。我比较欣赏放生池,罗汉堂这两场戏,前一场是申贵升向志贞表达爱慕之情,后一场是徐元宰向志贞诉说多年寻母愿望,两场戏都是在实景中表演,两位青年肖雅与傅幸文唱的自然流畅,感情丰富,动人,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柴房产子的一场戏,也基本是采用实景,演员躺在柴草上表演,虽然很短,但很真实,给人的印象很深,在舞台上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的,而且在电视中,也是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的,而且在电视中也是无法用其他虚拟来代替的。

《玉蜻蜓》采用的实景很“干净”,精炼,电视采用实景来拍摄戏曲片,常常会给人以“芜杂”的感觉。例如有些山路是水泥浇的(实际在公园内拍摄),有的田野出现现代的房屋甚至电线杆等,这些不真实的画面,会把人的思路从戏中拉出来,即使演员再怎么卖力地表演,也难收到效果。但《玉蜻蜓》选取的几个实景,都比较“干净”,没有规定情景以外的的东西。拍摄时,也没受到自然的干扰(例如风,阳光,阴云等),达到了摄影棚内拍摄的效果。结尾志贞出走,在一片荒野,树林中向远处走去是这位普通的思凡尼姑融化在大自然中,寓意很深,也颇有诗意,但又是用实景(虚景拍不出这种效果),显示了导演的聪明。

《玉蜻蜓》是传统剧目观众对它的审美早就新成了定势,因此,要使这部电视片获得观众的认可,必须使文学剧本能站住,当然要看是否将原著的精华发扬光大,将原著拖沓的,枝蔓部分能否去掉。我认为玉蜻蜓达到了这个目的。编剧傅骏,傅歆没有将精力放在背离原著的“出新”上,而是在研究原著的基础上,着重发扬其精华,大量的优美唱词被保留下来了,故事的基本剧情被保留下来了,而且全剧围绕一个“情”字来展开,着重出夫妻之情,出母子之情,从而将观众紧紧地抓住。结尾则采取让志贞出走,母子不团圆的做法,我认为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志贞若进申家,不仅有悖与封建礼教,而且张雅云与她有夺夫之恨(尽管已消气),两人的关系很尴尬,团圆是不合适的,如果志贞进了申府,那么,志贞就不成其为志贞了。但假如让志贞自尽,那么,她就完全辜负了徐元宰的一片寻母之心。观众对她会减弱同情,因而对人物形象有损,悲剧效果反而不如现在这样处理好。

《玉蜻蜓》中的两位主角演员肖雅,傅幸文的表演也是出色的,《玉蜻蜓》作为越剧传统剧目,一向是以唱功见长,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大段唱腔,现在都保留了,给人以很美的享受,肖雅在剧中饰演了申贵升,徐元宰两个角色,在剧中他们是父子,但都是年轻书生形象,尽管剧情有数处艺术需要使用了重复的手段,但因剧情的规定情景不同,演员的身份也不同。肖雅发挥了她擅长唱的特点,不仅显示了她的功力,而且能给人以较深的印象。

编辑: 温州视线



    • 热点内容
    • 网友热议
    • 精彩内容

    越剧24小时热点排行